十大正规实盘配资平台
在线证劵融资 复旦星系·院系云图 | 物理学系_学科_国家_重点
DEPARTMENT OF PHYSICS
物理学系
官网:phys.fudan.edu.cn
邮箱:phys60@fudan.edu.cn
系主任寄语
吴义政教授
复旦大学物理学系,底蕴深厚,人才培育成绩卓著,学科布局日益均衡。一贯秉承“格物、致知、明理、通达”的理念,践行教研并进、争创一流的原则。基于物理系国家一级重点学科,我系始终坚持一流教授上基础课程,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学科基础交叉融合,引导学生探索未知、追求真理,服务国家急需、赶超国际标杆,形成“卓越教学,育人至上”的复旦物理文化。
展开剩余85%站在复旦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的新起点,我们将更加坚定地响应国家战略需求,顺应学科发展趋势,强化优势,拓展交叉,优化学科布局;通过“荣誉学位"“拔尖导师”等计划,努力培养科学前沿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域领军人才,为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。辉煌凝众志,扬帆新征程,欢迎海内外有志立足科学无尽前沿的青年才俊加入我们,厚植复旦这片育人和学术的沃土。
01
院系概况
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创建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大调整时期,周同庆、卢鹤绂、谢希德、周世勋等前辈大家为我系树立了学识与师德的制高点,自此我系一直位列全国顶尖物理学院之列。
我系一直坚持“特色化、精品化和国际化”的办系思路。全系共有教授73人、副教授17人。其中,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兼职院士9人,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7人次,国家级青年人才37人次,“973”首席科学家5人,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7人,美国物理学会会士(APSFellow)11人,美国光学学会会士(OSAFellow)1人。有多名教授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并获得国际物理学重要奖励。有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1个、基金委创新群体4个、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。
02
学科优势
培养资源丰富
复旦大学物理学是国家重点一级学科、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学科、上海市高峰学科、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.0基地;下设理论物理、凝聚态物理和光学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。重点发展六大学科方向:凝聚态物理、光物理与原子分子物理、理论物理、计算物理、粒子物理和核物理、天文与天体物理。我系建有应用表面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、计算物质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微纳光子结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上海市超构表面光场调控重点实验室,并负责管理运行校级微纳加工平台。
教学成果突出
我系作为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,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。
近年,我系建设了国家精品和一流本科课程8门,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。自2015年至今,本科生参与发表论文115余篇(一作84篇),包括1篇Nature(二作)、1篇Nature Commun.(一作)、2篇Phys. Rev. Lett.(一作和二作)、3篇Nano Lett.、90余篇PRB或相当等级期刊文章。在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,本科生团队在2019年获得冠军,近年来5次获得特等奖(2017年、2019年、2021年、2023年、2024年)
学术成就斐然
我系承担了诸多国家级研究项目,新世纪以来,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、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、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3项;近6年共发表15篇Science和Nature正刊论文,在拓扑绝缘体、二维材料、高温超导、量子精密测量等研究方向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。我系诸多教授对中国和世界的科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例如:周磊2016年获美国光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;张远波、赵俊、王熠华等获“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”;张远波2020年获第二届“科学探索奖”青年科学家称号,2023年获首批腾讯“新基石研究员”;向红军2024年获第六届“科学探索奖”青年科学家称号;C.Bambi作为外国专家代表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,并获2022年上海市“白玉兰荣誉奖”和2018年上海市“白玉兰纪念奖”;C. Bambi和A.Marciano分别于2018和2019年获意大利驻华大使馆颁发的“徐光启奖”等。
03
人才培养
我系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00人、研究生约150人。建系以来,我系累计培养学生万余名(其中本专科毕业生8000余人、硕士生1000余人、博士生1000余人)。2020年开始招收“强基计划”学生,2023年开始设立“物理英才班”,单独编班,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。毕业生遍布全球各地,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不限于物理学科,在信息技术、微电子、人工智能、金融等多领域的很多毕业生相继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。近30位系友当选为中国两院院士,胡思得、朱祖良曾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;沈志勋、张首晟获美国物理学会巴克利奖,并当选中美两国科学院院士;陈至立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。
04
课程体系
顶尖师资,培育学生
我系在国内率先实行知名教授讲授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,实现以顶尖的师资队伍培育优秀学生的目标。我系为每个学生配备寝室导师,提供个性化学业指导;注重拔尖学生培养,打造一批难度加深、内容拓展的物理学“荣誉课程”,旨在培养具备深厚专业基础、宽阔学术视野、卓越能力、志存高远的领军人才。为每个拔尖学生配备“拔尖导师”,着力科研能力培养;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,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,每周开展一次系内午间学术研讨会,连续22年每周举行学术报告会,每年举办全系的学术年会等,助科研、引创新,全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,使其成为知识扎实、视野开阔、具有独立思辨和分析能力的创新型人才。为“强基计划”学生配备专门班主任,独立开展系列活动,如举办与物理骨干课程内容相结合的“大师讲坛”活动等。
国际交流,开拓视野
我系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交流项目,大力资助学生出国交流,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耶鲁大学、东京大学、诺丁汉大学等高校都建立了合作关系。我系35%以上的本科生有出国出境研究学习经历,主要集中在欧美、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。我系研究生有100%的出国出境研究机会。在过去5年,1200余人次学生在近10家国防军工重点单位完成实习实践;通过“创客格物”实践项目,600余人次走访科创企业30余家;1人获全国创新创业大赛金奖。
05
毕业去向
近年来,我系有超过八成毕业生被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科研单位录取为研究生,也有众多毕业生在半导体、信息与通信、医学影像、人工智能、金融、基础教育等行业大展身手。
就业单位:
华为、科磊半导体、联影医疗、上海微电子装备、中芯国际、中国科学院、复旦附中、上海中学等。
升学深造:
复旦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科院物理所、香港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、斯坦福大学、耶鲁大学、加州理工学院、剑桥大学、芝加哥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伦敦大学学院、哥伦比亚大学、新加坡国立大学、东京大学、康奈尔大学、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、纽约大学、爱丁堡大学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、卡耐基梅隆大学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、巴黎高科电信学院等。
06
优秀校友
叶立润1952级 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原所长
胡思得1954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,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
陈至立1959级 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、国务委员、教育部部长
朱祖良 1962级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
张首晟1978级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,中美两院院士
沈志勋1979级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,中美两院院士
吴军桥 1989级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,获约翰·巴丁奖、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
王 枫1995级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,获弗兰克·伊萨克森奖、斯隆研究奖、帕卡德奖、美国青年科学家与工程师总统奖
李 易2002级 美国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助理教授,获斯隆研究奖
姚 军 2003级 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助理教授,获斯隆研究
排版 | 牟 宁在线证劵融资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配资平台到底哪家好 云度 π1:城市出行的活力之选_配置_车辆_功能
下一篇:没有了